诗词原文
游仙山
唐·李群玉
蓬莱未到神仙境,洞府先观道士家。
云绕翠峰千嶂隐,风拂清溪万树花。
丹炉不熄千年火,玉笛常吹万里霞。
欲问长生何处觅,仙凡只隔一重纱。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唐德宗至唐昭宗之间,他自幼聪颖好学,工于诗文,尤其擅长近体诗,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深受时人赞誉,李群玉的诗作多描绘自然山水、神仙道教等题材,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向往。
译文
尚未到达那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却已先一步参观了道士居住的洞府,云雾缭绕之中,翠绿的山峰若隐若现,清风拂过,清澈的溪流旁万树繁花似锦,炼丹炉中火焰千年不熄,玉笛吹奏出的乐声似乎能穿越万里云霞,想要询问长生不老之术何处可寻,原来仙凡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纱幕。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道士家的洞府及其周围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首联点题,说明诗人虽未到达蓬莱仙境,但已先一步领略了道士家的神秘氛围,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府周围云雾缭绕、山峰隐现、溪流清澈、繁花似锦的美景,以及道士炼丹、吹笛的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之术的探寻和感慨,认为仙凡之间其实并不遥远,只隔着一层心灵的纱幕。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山为题,通过描绘道士家的洞府及其周围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无限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洞府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神往,诗人还通过道士炼丹、吹笛等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道士们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之术的探寻和感慨,寓意深刻,引人深思,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神仙道教的向往和追求有关,唐代社会风气开放,道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对神仙世界充满了向往和追求,李群玉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不例外,他通过描绘道士家的洞府及其周围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神仙世界的无限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希望通过追求神仙之道来寻求心灵的解脱和自由。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提到的“蓬莱”和“道士家”等元素在道教文化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和寓意可能因时代、地域和个人经历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解读这首诗时,我们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和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