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议政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朝堂纷扰议难决,要识平治端有道。
万语千言难尽意,不知论奏孰为先。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诗人,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南宋“江湖派”诗风,赵师秀的诗作多写山水田园、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精炼,善于在平淡中见新奇,他的诗作在当时颇有影响,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译文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难以决断,要想认识治理国家的正确方法必须有道可循。
千言万语也难以完全表达心意,不知道在奏议中应该先论述哪一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朝堂之上讨论国家大事时的纷扰场景,诗人指出要想找到治理国家的正确方法,必须有明确的原则和道理可循,面对众多的议题和复杂的局势,诗人感到难以抉择,不知道在奏议中应该先论述哪一点,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思考,首句“朝堂纷扰议难决”直接描绘了朝堂上的纷扰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要识平治端有道”则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正确方法必须有道可循的观点,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智慧,后两句“万语千言难尽意,不知论奏孰为先”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复杂局势时的困惑和忧虑,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既有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慨,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和忧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南宋时期的政治局势有关,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赵师秀作为一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诗人,对国家治理和民生福祉深感关切,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和忧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这首诗也体现了赵师秀作为“永嘉四灵”之一的诗歌风格和特点,即清新自然、语言精炼、善于在平淡中见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