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愚民之幸
朝代:宋
作者:陆游
世事纷纷日万机,
愚民常得似知时。
但令闾里无鸣桴,
常得民愚犹是幸,
不然死等更何为。
但愿年年禾黍熟,
一饱人间万事非。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构想,因为历史上陆游并未直接写过这样完整表达“常得民愚犹是幸,不然死等更何为”这一意思的诗,但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常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下解析基于这一构想。)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世间事务繁多如日理万机,
愚钝的百姓却常能顺应天时。
只要乡里之间没有战乱纷扰,
百姓的愚钝反而成了幸运之事,
否则面临死亡还能做什么呢?
只愿每年庄稼都能丰收成熟,
人间饱暖之后,万事皆可不问。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人认为,在乱世之中,百姓的愚钝(这里可能指的是质朴无华、不参与纷争)反而成了一种幸运,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战乱和纷争,保全性命,诗人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年年丰收,过上安稳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对比“世事纷纷”与“愚民常得”,突出了百姓在乱世中的无奈与幸运,诗人以“但愿年年禾黍熟”作为结尾,寄托了对百姓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社会安定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构想中,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外有强敌侵扰,内有民不聊生,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生活深感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定和百姓幸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