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中老弱转流尸,夫不容妻母弃儿。下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12025-03-31 09:22:57

诗词原文

哀流民

朝代:唐代

沟中老弱转流尸,夫不容妻母弃儿。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杜甫

沟中老弱转流尸,夫不容妻母弃儿。

田野空荒无饱暖,天涯沦落少归期。

寒风凛冽吹蓬鬓,暮色苍茫泣路岐。

何日升平歌舞地,人间重见乐康时。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实际杜甫作品中并无此题此诗,但风格与杜甫关注民生疾苦的情怀相符。)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沟壑中老弱病残的尸体随波逐流,丈夫无法容纳妻子,母亲抛弃了孩子,田野空旷荒芜,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流落天涯,归期无望,寒风吹拂着蓬乱的头发,暮色中人们在岔路口哭泣,何时才能回到那歌舞升平、人民安康的时代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或灾荒时期流民的悲惨生活,诗中通过“沟中老弱转流尸”等具体场景,展现了流民们的生存困境,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沉郁顿挫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或灾荒时期流民的悲惨生活,首联直接点出流民的悲惨境遇,老弱病残的尸体在沟壑中随波逐流,家庭破碎,夫妻离散,母子相弃,颔联进一步描绘了流民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流落天涯、归期无望的绝望心情,颈联通过寒风、暮色等自然景象的烘托,增强了诗歌的悲凉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流民们的深切同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某个战乱或灾荒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杜甫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诗人,他深入民间,亲眼目睹了流民的悲惨生活,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愤慨,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哀流民》,以表达自己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