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以直钓应不得,果知非命亦何心。上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22025-03-31 09:14:49

诗词原文

垂钓

朝代:唐代

必以直钓应不得,果知非命亦何心。上一句是什么?

作者:罗隐

曲岸持蓑钓晚晴,雪衣聊得免尘缨。

必以直钓应不得,果知非命亦何心。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世称“罗给事”,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精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在弯曲的河岸,我披着蓑衣垂钓于傍晚的晴朗之中,身着如雪般洁白的衣裳,暂且得以摆脱尘世的束缚与纷扰,如果用直钩去钓鱼,自然是不可能钓到的,但即便如此,我也深知这并非命运的安排,心中又怎会起波澜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垂钓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淡然态度,首句“曲岸持蓑钓晚晴”描绘了垂钓的环境与心境,次句“雪衣聊得免尘缨”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感,后两句“必以直钓应不得,果知非命亦何心”则通过直钩垂钓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豁达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垂钓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前两句通过描绘垂钓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氛围,为后两句的哲理思考做了铺垫,后两句则通过直钩垂钓的比喻,揭示了诗人对命运的淡然态度,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罗隐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对仕途充满了失望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垂钓的生活方式,以此来逃避尘世的纷扰与束缚,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垂钓的场景与心境,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淡然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仕途艰难的现实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