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者不为祭谢移,鸣呼神固非吾知。全诗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12025-03-31 09:07:08

诗词原文

祭神曲

唐·李商隐

意者不为祭谢移,鸣呼神固非吾知。全诗是什么?

意者不为祭谢移,鸣呼神固非吾知。

香烟袅袅升瑶席,酒醴涓涓注玉卮。

风马云车何处在,山川草木尚凄其。

人间万事皆如梦,惟有神灵不可欺。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文学成就颇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神灵啊,不会因为人们的祭祀和谢罪而改变心意,唉,神灵的心思本就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香烟袅袅升起,缭绕在祭祀的瑶席之上,清酒涓涓流淌,注入晶莹的玉杯之中,那风驰电掣的神马和云车如今在哪里?只留下这山川草木依旧凄清哀伤,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如同梦幻泡影,只有神灵是不可欺骗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祭祀神灵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神灵不可知、不可欺的感慨,首句“意者不为祭谢移”直接点出神灵不会因为人的祭祀和谢罪而改变心意,次句“鸣呼神固非吾知”进一步强调神灵的心思难以捉摸,接下来两句描写了祭祀的场景,香烟袅袅、酒醴涓涓,但神灵却已不在,最后两句诗人发出感慨,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神灵是真实不可欺的。

赏析

这首诗以祭祀神灵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神灵、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诗中“香烟袅袅升瑶席,酒醴涓涓注玉卮”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祭祀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而“风马云车何处在,山川草木尚凄其”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神灵不可知的感慨和对自然景物的哀伤,最后两句“人间万事皆如梦,惟有神灵不可欺”更是点睛之笔,将诗人的感慨推向高潮,也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晚唐社会的动荡和朋党斗争的激烈,诗人感到无力改变现实,于是将目光投向了神秘莫测的神灵世界,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神灵不可知、不可欺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在晚唐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李商隐的这首诗无疑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