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12025-03-31 08:16:25

诗词原文

风鸢图诗

唐·寇准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的释义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力,要向青云路不难。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自幼聪颖,七岁能诗,十九岁进士及第,他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进谏,曾两度为相,但因多次直谏触怒权贵,屡遭贬谪,寇准的诗文俱佳,其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清新之篇。

译文

是谁制作了这只轻巧的风筝来壮观远望,似乎还嫌天上的飞鸟不够繁多,只需凭借一根细线借着风力,要想飞上青云之路又有何难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筝的飞翔,表达了诗人对于高远志向的向往和追求,首句“谁作轻鸢壮远观”设问起兴,引出风筝这一主体;次句“似嫌飞鸟未多端”以拟人手法,赋予风筝以人的情感,表现出其不凡的志向;三、四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风筝凭借风力,轻松飞上青云之路的情景,寓意着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实现远大理想并不难。

赏析

这首诗以风筝为题材,寓意深远,富有哲理,诗人通过描绘风筝的轻盈飞翔,表达了自己对于高远志向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才乘一线凭风力,要向青云路不难”两句尤为精彩,既描绘了风筝飞翔的生动场景,又寓含了深刻的哲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即“一线”和“风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即“青云路”),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乐观主义精神,对于后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很可能是寇准在仕途不顺、遭遇贬谪时所作,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境,诗人没有消沉沮丧,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和应对,他通过描绘风筝的飞翔来寄托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这种精神风貌和乐观主义精神,正是寇准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