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欲求四老相从宿,一棹寒波夜上来。
身外名都似梦,镜中衰鬓似霜。
比于见人日加懒,行恐合俗老益乖。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门前的小巷寂静萧条,长满了青苔,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我想要邀请四位老友一同过夜,乘着一叶扁舟,在寒冷的夜色中前来相聚,身外的名利都像梦境一般虚幻,镜子中映照出的衰老鬓发如同霜雪,与人相见时我日渐变得懒散,恐怕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会更加不合世俗,变得孤僻。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颔联表达了诗人想要与老友相聚的愿望,颈联则通过对比身外名利的虚幻和自身衰老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日渐懒散、不合世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背景,通过描绘门巷萧条、故人衰老等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诗人通过对比身外名利的虚幻和自身衰老的现实,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感悟,尾联中的“比于见人日加懒,行恐合俗老益乖”则直接抒发了诗人日渐懒散、不合世俗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和超脱,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孤寂,在闲居的日子里,诗人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名利和衰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首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己的闲居生活和心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世俗的疏离,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主张中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精神,通过诗歌反映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