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久已无狂客,欲问天工乞箳篂。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52025-03-30 08:37:14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陆龟蒙

四明久已无狂客,欲问天工乞箳篂。的意思及出处

四明久已无狂客,欲问天工乞箳篂。

水色山光皆画本,花香鸟语尽诗材。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松间听落梅。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自悠哉。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陆龟蒙,晚唐文学家、农学家、小说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不仕,隐居松江甫里(今江苏吴县甪直镇),常乘一叶扁舟,往来于太湖之上,过着淡泊清贫的生活,他的诗文作品数量颇丰,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之情,对农事也颇有研究,著有《甫里先生集》等。

译文

四明山中已经很久没有狂放不羁的隐士了,我想要向大自然乞求一只竹杖(箳篂,古代一种竹杖,象征隐逸),这里的水色山光都是作画的范本,花香鸟语都是写诗的素材,闲暇时,我常在石头上观看潺潺流水,兴致来时,便在松林间聆听梅花飘落的声音,不要说这里没有快乐的事情,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障碍,自然就能悠然自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无拘生活的向往,首句“四明久已无狂客”以“狂客”自喻,暗示自己虽身处尘世,但心怀隐逸之志;次句“欲问天工乞箳篂”则直接表达了归隐山林、与自然为伴的愿望,后两联通过具体描绘山水之美和隐居生活的闲适,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

赏析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传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表达了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诗中还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体现了晚唐文人追求个性解放、回归自然的思想倾向。

创作背景

陆龟蒙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现实,他选择了隐居生活,以逃避世俗的纷扰和压迫,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