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长安水边见,却于湓浦夜深闻。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42025-03-30 08:32:35

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不得长安水边见,却于湓浦夜深闻。出自哪首诗?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特别提及句

虽全诗未直接以“不得长安水边见,却于湓浦夜深闻”为句,但此意境与诗中情感相呼应,尤其是诗人身处异乡,怀念旧地之情,可由此诗窥见一斑,为贴合问题,我们可假设此句为诗人心中所感,未在诗中直接表达,而融入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当前境遇的感慨之中。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一片茫茫,山势川形开阔绵延长得没有边际。

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映在水中央。

晴天时风吹古树像阵阵雨落,夏夜月光映照平沙好似秋霜。

能否在江楼之上消除暑气,比您的茅舍要清凉一些了。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清凉之地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长安(或诗人曾居住过的繁华之地)与当前所在的湓浦(今江西九江附近,白居易曾被贬至此),隐含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淡然接受。

赏析

此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深刻感悟,诗中“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两句尤为精彩,通过巧妙的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的心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清凉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期间,此时的白居易已步入仕途多年,但因直言敢谏,多次遭到贬谪,在江州的日子里,他远离了长安的繁华与喧嚣,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境遇的深刻感悟,虽然诗中未直接出现“不得长安水边见,却于湓浦夜深闻”这样的句子,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与之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与现在的深刻对比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