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徒风气开太朴,终看德化齐中州。下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3-29 09:21:11

诗词原文

咏史

唐·韦庄

岂徒风气开太朴,终看德化齐中州。下一句是什么?

岂徒风气开太朴,终看德化齐中州。

古来贤达皆如此,莫道今朝独罕俦。

四海九州皆兄弟,何须问彼与谁仇。

但将心事付沙鸥,且喜人间得自由。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韦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唐代著名诗人、词人,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以诗词著称,作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韦庄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其词则更擅长描绘离愁别绪,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难道仅仅是风气变得淳朴了吗?终究会看到道德教化遍布整个中原大地,自古以来贤达之人都像这样,不要说今天就没有这样的楷模,四海九州的人们都是兄弟姐妹,何必去追问谁与谁有仇怨呢?只愿将心事寄托给沙鸥,庆幸在人间还能获得自由。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教化普及、社会风气淳朴的美好愿景,以及对人间和谐、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岂徒风气开太朴”指出社会风气的改善不仅仅是表面现象,次句“终看德化齐中州”则预言道德教化将最终遍布中原,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古今贤达,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个人心灵的自由与超脱。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首联以“风气”与“德化”相对,既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表象与实质,又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教化重要性的认识,颔联则通过古今对比,强调了贤达之人的普遍性,暗示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颈联以“四海九州皆兄弟”的宏大视野,展现了诗人对人间和谐的渴望,尾联则以“将心事付沙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韦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深感时局艰难,人心不古,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他相信,通过道德教化的普及与深入,社会风气终将变得淳朴,人们也将实现真正的和谐共处与心灵自由,这种信念与追求,正是本诗创作的核心与动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