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变体(含关键词“云鬟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注:此变体为假设性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王观原词并无此句。)
云鬟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泪湿罗衣不忍看,离情别绪满江南。
作者简介
王观,字通叟,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才情出众,擅长诗词,尤其以婉约词风著称,王观的词作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原词译文)
水像流动的眼波,山如聚拢的眉峰,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归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变体译文)
发髻散乱,晚妆已残,带着愁恨的眉毛像远处的山峦一样紧皱,泪水打湿了罗衣,不忍心再看,离别的情愫充满了整个江南。
释义
原词通过比喻手法,将水和山分别比作眼波和眉峰,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变体则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展现了离别时的悲伤与不舍。
赏析
原词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变体则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刻画,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与哀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王观的词作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其转化为动人的诗句,无论是原词还是变体,都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创作背景
关于原词的创作背景,据推测可能是王观为送别友人鲍浩然而作,鲍浩然即将前往浙东地区,王观以此词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而变体的创作背景则为假设性情境,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展现古代诗词中离别主题的多样性。
在实际历史中,王观的词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