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为众生有漏习,权止草庵转法轮。全诗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3-24 10:01:24

诗词原文

草庵转法轮

唐·释宗杲

祇为众生有漏习,权止草庵转法轮。全诗是什么?

祇为众生有漏习,

权止草庵转法轮。

不求名利双收日,

但愿人心得自真。

作者简介

释宗杲,唐代著名禅师,生卒年不详,他一生致力于佛法的弘扬与传播,尤其擅长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深奥的佛理,深受信徒们的尊敬与爱戴,宗杲禅师不拘泥于传统的佛教形式,常常在山林草庵中开坛讲法,以自然为道场,以众生为听众,其禅风质朴而深刻,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只因众生心中存在着有漏的习气(即有执着、有分别心的习惯),

我暂且在这简陋的草庵中转动法轮(即宣讲佛法)。

我不追求名利双收的那一天,

只愿人们的心灵能够回归本真。

释义

“祇为众生有漏习”表达了禅师讲法的初衷,即为了帮助众生摆脱心中的执着与分别心。“权止草庵转法轮”则描绘了禅师在简陋的环境中宣讲佛法的场景,体现了其不慕名利、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不求名利双收日”进一步强调了禅师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但愿人心得自真”则表达了禅师对众生心灵回归本真的美好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禅师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中“祇为众生有漏习”一句,直接点明了禅师讲法的目的,即为了帮助众生摆脱心中的执着与分别心,而“权止草庵转法轮”一句,则通过描绘禅师在简陋的环境中宣讲佛法的场景,展现了其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充满了禅意与哲理,让人在品读中感受到禅师的智慧与慈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宗杲禅师在山林草庵中宣讲佛法的时期,在那个时代,佛教虽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许多信徒仍然被心中的执着与分别心所困扰,宗杲禅师深感众生之苦,于是决定在简陋的草庵中宣讲佛法,以帮助众生摆脱心中的烦恼,这首诗正是他这一时期的内心写照,表达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禅宗注重实践、不拘泥于形式的禅风特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