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32025-03-24 08:25:37

诗词原文

湘妃怨·夜来酒醒清无梦

元·周德清

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出自哪首诗?

雨潇潇一径秋芜,

烟迢迢千里暮霭,

月皎皎孤村灯火。

风萧萧异乡人事,

时难何处披衷抱,

日日日斜空醉归。

渔舟唱罢还无绪,

雁字回时已有霜。

作者及朝代

作者:周德清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周德清(约1277—1365),字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戏曲作家,他精通音律,对元代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最著名的作品是《中原音韵》,该书是元代戏曲音韵学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戏曲创作和表演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德清还创作了一些散曲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译文

秋雨潇潇,小路两旁长满了秋天的杂草;暮霭迢迢,千里之外烟雾弥漫,皎洁的月光下,孤独的村庄里灯火闪烁,异乡的风声萧萧,人事纷扰,在这艰难的时局中,我无处倾诉衷肠,只能每天等到日已西斜,醉醺醺地回家,渔舟唱晚,我却依然没有思绪;大雁南飞,带回秋霜的消息。

释义

这首散曲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时局艰难中的孤独与无奈,秋雨、暮霭、孤村、异乡人事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而“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两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处倾诉的无奈。

赏析

这首散曲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造诣,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烘托情感,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信息,特别是“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又展现了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作品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进一步增强了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散曲的创作背景与元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元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周德清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时局艰难,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因此内心充满了苦闷和无奈,这首散曲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和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也体现了作者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