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目:《花间李下》
朝代:宋代
作者:赵文
小苹低唱花间曲,阿广高吟李下诗。
月色朦胧人已醉,清风拂面梦初迟。
花间有酒香盈袖,李下无言意满池。
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天上共相宜。
作者简介
赵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南宋末入元初文学家、诗人,赵文早年隐居不仕,入元后曾任东湖书院山长、福建儒学提举等职,他博学多才,诗文俱佳,有《青山集》传世,赵文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译文
小苹在花丛中低声吟唱着动人的曲调,阿广则在李树下高声吟诵着优美的诗句,月色朦胧,人们已经沉醉在这美好的夜晚中,清风拂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迟迟不愿醒来,花丛间飘散着酒香,衣袖间也沾满了芬芳;李树下,虽然没有言语交流,但彼此的心意却已经满满地溢出了池塘,这样的景色和情感,在人间和天上都是难以寻觅的,它们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小苹和阿广在花间李下吟诗作对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的赞美,诗中“小苹低唱花间曲,阿广高吟李下诗”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吟咏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月色朦胧人已醉,清风拂面梦初迟”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人们在这美好夜晚中的沉醉与陶醉,最后两句“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天上共相宜”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和情感的珍视与赞美,认为它们在人间和天上都是难以寻觅的珍宝。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人文情感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运用了对比、渲染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赵文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赵文早年隐居不仕,过着闲适自在的生活,在这段时期里,他有机会接触到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从而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某个美好的夜晚里,看到小苹和阿广在花间李下吟诗作对的场景后,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赵文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的热爱与赞美,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