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晓蹋板桥霜,头为岑岑势莫当。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32025-04-19 15:55:36

诗词原文

早行

唐·温庭筠

驱车晓蹋板桥霜,头为岑岑势莫当。出自哪首诗?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驱车晓蹋板桥霜,头为岑岑势莫当”并非完全出自温庭筠的这首诗,但“人迹板桥霜”一句与“驱车晓蹋板桥霜”意境相近,且为原诗中的一句,故以此诗进行解析。“头为岑岑势莫当”一句可能是对原诗意境的引申或误记,不在原诗中。)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的诗词多写闺情,风格秾艳精巧,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词人。

译文

清晨起床,旅店里马铃叮当作响,是客人要起程远行的标志啊,我走出旅店,迎着凄凉的故乡风物,心中不禁涌起阵阵悲伤。

鸡鸣声叫醒了茅店中栖息的人,那弯弯的月亮还挂在天边;板桥上的白霜,已有人迹踏过。

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驿站的墙头枳花鲜艳地开放着。

我回想起长安城内那温暖的梦境,仿佛看到了成群的野鸭和大雁,正嬉戏在曲折的池塘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踏上旅途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旅途的孤独寂寞。

赏析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从清晨起床写起,到回忆梦境结束,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尤为经典,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晨出行的画面,既有鸡鸣声、月影、人迹、板桥、霜等具体景物,又蕴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的艰辛。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坎坷,多次科举不第,仕途不顺,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某次离家远行时所作,通过描绘清晨出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