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长安酒肆壁
唐·李涉
蜗角蝇头总是虚,何须留恋市朝居。
百年心事归平淡,万卷经书付子庐。
云外飞鸿长自在,林间啼鸟亦欢娱。
人生如梦须行乐,莫负青春好读书。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涉虽有诗作传世,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宪宗至唐文宗年间,他工于诗,尤善七言绝句,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现实,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像蜗牛触角、苍蝇头那样微小而虚幻的名利,何必留恋那繁华喧嚣的市井和朝廷呢?一生的心事最终归于平淡,万卷经书就留给子孙去研读吧,云外的飞鸿自由自在地飞翔,林间的鸟儿也在欢快地啼叫,人生就像一场梦,应当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青春年华和读书的好时光。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微小的名利与人生的真谛,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蜗角蝇头般的小利都是虚幻的,不值得留恋,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他将自己的心事归于平淡,将万卷经书留给子孙,表达了对知识的传承和对后代的期望,诗人也借飞鸿和啼鸟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人以“人生如梦须行乐,莫负青春好读书”作为结语,鼓励人们珍惜时光,及时行乐,同时也要勤奋读书,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微小的名利与人生的真谛进行对比,突出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烘托主题,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又展现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设定)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涉晚年时期,此时他已历经世事沧桑,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深感世俗名利的虚幻和无常,因此产生了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他也希望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传承给后代,让他们能够珍惜时光,勤奋读书,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