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雪不成微有雨,被风吹散却为晴。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12025-04-06 06:05:52

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酿雪不成微有雨,被风吹散却为晴。出自哪首诗?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酿雪不成微有雨,被风吹散却为晴。

永州零雁无消息,万斛寒光一径秋。

欲问渔阳掺袂客,潇湘逢故人稀。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銮坡集是其作品集,钱起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之作,尤善写景,构思奇巧,词采清丽,较有名气。

译文

湘江两岸斑竹枝枝,锦翅鹧鸪在竹枝间飞翔。

天空想酿一场雪却下起细雨,风吹散了云雨又变成晴天。

从永州来的雁儿没有带来亲人的消息,只有满地的寒光映照着秋天的小径。

想要问问渔阳掺袂的客人,在这潇湘之地能遇到故人是多么稀少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和雁儿的飞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酿雪不成微有雨,被风吹散却为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无常,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联“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以斑竹和鹧鸪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颔联“酿雪不成微有雨,被风吹散却为晴”则通过天气的变化,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莫测,颈联“永州零雁无消息,万斛寒光一径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秋天的感受,尾联“欲问渔阳掺袂客,潇湘逢故人稀”则点明了诗人的孤独和渴望遇到故人的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湘江畔遇到雁儿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正身处异乡,远离亲人,心中充满了思念和孤独之情,看到湘江两岸的斑竹和飞翔的鹧鸪,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作,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变幻莫测的感慨,以及对遇到故人的渴望和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