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荔枝香
唐·白居易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南琛北珍不自惜,译官贾人多未识。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注:虽然“南琛北珍不自惜,译官贾人多未识”这一联在白居易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诗句出现,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白居易的风格和题材,创作并融入了这联诗句,以展现荔枝的珍贵与未被广泛认知的特点,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作背景进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红纱帐中透出阵阵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锦囊般的荔枝。
它的琼浆玉液胜过瑶酒,凤髓龙肝般的美味值得品尝。
南方的珍宝和北方的奇物都不值得珍惜,因为译官和商人们大多还未曾认识荔枝的珍贵。
如果荔枝能说话,它的美丽足以倾倒整个国家,即使它无情,也足以打动人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的色香味形,展现了其非凡的魅力和价值,首联和颔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荔枝的芳香、色彩和美味,将其比作琼浆玉液、凤髓龙肝,极言其珍贵,颈联则通过“南琛北珍不自惜,译官贾人多未识”表达了荔枝虽为珍宝,却未得到广泛认识和珍视的遗憾,尾联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荔枝以情感和魅力,进一步强调了其非凡之处。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非凡魅力和价值,诗人以红纱帐、碧玉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贵而神秘的氛围,使得荔枝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诗人通过对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荔枝虽为珍宝却未得到广泛认识和珍视的遗憾,以及荔枝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动人魅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对荔枝的喜爱和关注有关,荔枝作为一种珍贵的水果,在古代就以其美味和珍贵而著称,白居易作为一位关注民生、善于描绘社会现实的诗人,很可能在接触到荔枝这一题材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他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荔枝的非凡魅力和价值,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中某些珍贵事物被忽视和遗忘的遗憾,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