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台上秋月明,瑶台台下秋水清。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32025-03-29 09:23:22

诗词原文

瑶台月

宋·晏几道

瑶台台上秋月明,瑶台台下秋水清。的释义

瑶台台上秋月明,瑶台台下秋水清。

行云不向此中来,明月暂从云外过。

作者及朝代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词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晏几道工于言情,其小令词在宋初发展到一个高峰,多写人生聚散无定的悲哀,尤其善于描写歌妓的悲欢离合,情调哀伤,凄婉动人,其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工于言情而又能自寓身世,在北宋词坛有自己的特色,影响颇大。

作者简介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文章翰墨,自立规模,然而仕途坎坷,只做过一些小官,晚年家境中落,他的词风深情婉约,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他的词作在艺术上讲究情词之谐合,词意之深婉,较其父晏殊有明显的发展。

译文

瑶台之上,秋月皎洁明亮;瑶台之下,秋水清澈透明,行云不会从这儿经过,明月也只是暂时从云外掠过。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瑶台上的秋月与台下的秋水,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意境,上句“瑶台台上秋月明”描绘了瑶台上空的秋月,明亮而高洁;下句“瑶台台下秋水清”则展现了瑶台下的秋水,清澈而深邃,后两句则通过“行云”与“明月”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冷与幽静,行云不至此地,明月也只是匆匆过客,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

赏析

这首诗以“瑶台”为背景,通过秋月与秋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瑶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常被视为神仙居住之地,这里用来象征高洁与清冷,秋月与秋水作为自然景物,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色彩,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行云与明月的意象,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清冷与孤寂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哀婉与凄清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晏几道的个人经历有关,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家境中落,内心充满了孤寂与哀愁,这首诗通过描绘瑶台上的秋月与台下的秋水,以及行云与明月的意象,表达了他内心的清冷与孤寂,瑶台作为神仙居住之地的象征,也反映了诗人对高洁与超脱的向往,在这种背景下,这首诗成为了晏几道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个人风格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