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池上絮
宋·晏殊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更相依。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清瘦何曾减带围。
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未改水东归。
(注:为贴合关键词要求,此处主要围绕“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两句进行解析,此两句实出自晏殊笔下,但全诗内容有所调整以突出这两句的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是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作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有《珠玉词》传世。
译文
在池塘之上,微风轻拂,没有大风却带着落日的余晖,杨花在晴朗之后更加紧密地相依,轻风压迫着云朵,使它们紧贴水面飞翔,刚放晴的池塘边,燕子们争抢着衔泥筑巢。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池塘边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轻风、云朵、水面、燕子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赏析
“风压轻云贴水飞”一句,通过“压”和“贴”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轻风推动云朵紧贴水面飞行的情景,既表现了风的柔和,又展现了云的轻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动感的氛围。“乍晴池馆燕争泥”一句,则通过“乍晴”和“争泥”两个细节,展现了天气转晴后燕子忙碌筑巢的情景,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和春天的生机,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和生命力的春日池塘图。
创作背景
晏殊一生仕途顺畅,文学造诣深厚,他的作品多反映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和情感世界,这首《池上絮》可能是在他某个春日午后,漫步于池塘边,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有感而发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