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有感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颀
山名兴势镇梁洋,俨有真风福此方。
古木参天遮远日,清泉漱石响幽篁。
云开雾散见仙迹,月满星稀照佛光。
此地人间真胜境,何须远游觅仙乡。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颀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并无确切记载其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歌行,诗风雄浑奔放,语言质朴自然,善于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也擅长抒发个人情怀和人生感悟,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山名为兴势,镇守梁洋之地,这里俨然有真正的仙风福气笼罩,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遮挡住了远方的日光;清澈的泉水冲刷着石头,发出幽篁般的声响,云雾散开时,仿佛能看见仙人的踪迹;月明星稀的夜晚,佛光普照四方,这里真是人间的胜境啊,何必远游去寻找那虚无缥缈的仙乡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兴势山的自然风光和神秘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赞美和向往,诗中“山名兴势镇梁洋”点明了山的地理位置和名称,“俨有真风福此方”则暗示了这里有着非凡的灵气和福气,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古木参天、清泉漱石、云开雾散、月满星稀等,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神秘和美丽,诗人以“此地人间真胜境,何须远游觅仙乡”作结,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和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兴势山的热爱和向往,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人通过描绘兴势山的神秘和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游历兴势山期间,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某种困境或迷茫,而兴势山的神秘和美丽给了他极大的心灵慰藉和启示,在游历过程中,他被这里的自然风光和神秘氛围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兴势山的诗歌,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