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夷图上见洋川,知在青山绿水边。下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3-29 07:57:12

诗词原文

洋川景

朝代:宋代

华夷图上见洋川,知在青山绿水边。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文同

华夷图上见洋川,知在青山绿水边。

烟树几重遮远目,风帆数点入遥天。

渔舟唱晚归帆影,牧笛吹寒落日圆。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武陵源。

作者简介

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北宋梓州梓潼(今属四川)人,著名画家、诗人,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洋州、湖州,与苏轼相从借书,为北宋诗坛重要作家,擅画山水,创“湖州竹派”,有《丹渊集》。

译文

在华夷图上看到了洋川这个地方,我知道它一定坐落在青山绿水的旁边,几重烟雾缭绕的树木遮挡了远方的视线,几点风帆在遥远的天际若隐若现,傍晚时分,渔舟唱着歌儿归来,帆影点点;牧笛在寒风中吹响,落日显得格外圆满,这里的风光无限好,哪里还需要去寻找那传说中的武陵源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洋川的美丽景色,通过“华夷图”上的标注,诗人得知洋川位于青山绿水之间,诗中通过“烟树几重”、“风帆数点”等意象,展现了洋川的宁静与悠远,渔舟唱晚、牧笛吹寒等场景,又增添了诗中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味,诗人以“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武陵源”作结,表达了对洋川美景的赞美和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洋川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人通过“华夷图”上的标注引入主题,既增加了诗的趣味性,又突出了洋川的地理位置,诗中“烟树几重”、“风帆数点”等描写,既表现了洋川的宁静与悠远,又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渔舟唱晚、牧笛吹寒等场景,又增添了诗中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味,诗人以“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武陵源”作结,既表达了对洋川美景的赞美和留恋,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任职洋州期间所作,洋州地处秦岭以南、巴山以北的汉水流域,自然风光秀丽,文同在任职期间,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被洋川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洋川美景的赞美和留恋,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诗中,他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洋川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青山绿水之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