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中的《庭竹》,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庭竹
唐·李中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风定影参差。
寒声碎玉愁肠断,晓色苍龙冷画屏。
疏影月移横槛外,幽香风度小窗前。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文簟冷画屏凉。
(注:原诗中“银字笙寒调正长,水文簟冷画屏凉”两句可能与其他版本或诗句有所融合,但在此解析中,我们将其视为该诗的一部分进行阐述。)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他出身贫寒,但才情出众,以诗文闻名于世,李中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唐代晚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译文:
月光映照在竹子上,形成了无数个“个”字形的影子;秋霜高降,风静了下来,竹影参差不齐,寒冷的竹声如同碎玉般清脆,让人愁肠寸断;清晨时分,苍龙般的竹影映在冷清的画屏上,稀疏的竹影随着月光的移动横斜在栏杆之外,清幽的香气随风飘到了小窗前,银字笙的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悠长,水纹簟和画屏都透着一股凉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庭院中的竹子及其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诗中“月映竹成千个字”等句,以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神韵。“寒声碎玉愁肠断”等句,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愁绪和感伤。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美丽和神韵,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竹子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性格,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诗人也通过描写竹子的不同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出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寂静的夜晚,独自坐在庭院中欣赏竹子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竹子的美丽和神韵,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也可能借竹子来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久远和版本流传的原因,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但无论如何,它都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