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落花堪靧面,竞来枝上采繁英。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22025-03-29 06:55:07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杜甫

谁道落花堪靧面,竞来枝上采繁英。出自哪首诗?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谁道落花堪靧面,竞来枝上采繁英。

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春江的水快要流到尽头,我拄着拐杖在芳洲上慢慢地行走,柳絮疯狂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谁说落花可以用来洗脸,大家争相来到树枝上采摘繁多的花朵,你看那今日树头上的花,已不是去年枝上的花朵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末夏初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中“肠断春江欲尽头”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哀伤;“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则通过柳絮和桃花的意象,暗喻了世态的炎凉和人心的浮躁;“谁道落花堪靧面,竞来枝上采繁英”一句,以人们争相采摘落花的行为,反衬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和惋惜;“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则直接点明了时光的无情和事物的变化。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并通过这些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色彩,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在“谁道落花堪靧面,竞来枝上采繁英”这一句中,诗人以人们争相采摘落花的行为,反衬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和惋惜,这种反衬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四川时所作,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深感时局的艰难和人民的疾苦,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春末夏初的景象,寄托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不满,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