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迎曦楼
唐·李群玉
班资最在云霄上,长是先迎日月光。
楼殿影开天仗晓,宫壶春满御花香。
金舆玉辇无留处,火树银花正发扬。
圣主垂衣明至治,群贤稽首颂陶唐。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约唐宣宗大中初前后在世,工诗歌,擅长吹奏笙箫,有“诗笔铄金石,词赋动江关”之誉,大中八年(854)进士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辞官归隐,他的诗写得清新脱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怀,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译文
官职最高在云霄之上,总是最先迎接日月的光芒。
楼阁宫殿的影子在晨光中展开,宫壶里春意盎然,御花园里花香四溢。
金舆玉辇没有停留的地方,火树银花正在灿烂绽放。
圣明的君主垂衣而治,彰显着至高的治理之道,群臣稽首颂扬着上古圣王陶唐的功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中迎曦楼的壮丽景象和皇帝早朝的庄严氛围,首联“班资最在云霄上,长是先迎日月光”点明迎曦楼的高耸和皇帝及群臣的尊贵地位,他们总是最先迎接日月的光辉,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宫殿的宏伟和宫廷生活的奢华,以及节日或庆典时的热闹场面,尾联则颂扬了圣明君主的治理之道和群臣的忠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宫廷的壮丽景象和皇帝早朝的庄严氛围,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迎曦楼的高耸、宫殿的宏伟、宫廷生活的奢华以及节日庆典的热闹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颂扬圣明君主的治理之道和群臣的忠诚,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群玉在弘文馆校书郎任职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到宫廷生活和皇帝早朝的场面,从而产生了创作灵感,诗人通过描绘迎曦楼的壮丽景象和皇帝早朝的庄严氛围,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是我根据关键词和古代诗歌风格创作的,但历史上可能并不存在这样一首具体的诗和李群玉这样的创作背景,这里的分析是基于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古代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和主题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