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济济赴延英,渐近重瞳目转明。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42025-03-29 06:33:41

诗词原文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唐·贾至

锵锵济济赴延英,渐近重瞳目转明。的解释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带,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锵锵济济赴延英,渐近重瞳目转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至,唐代文学家、官员,字幼邻,河南洛阳人,天宝初,以校书郎为单父尉,与李白、高适友善,有诗酬唱,累迁中书舍人,官终散骑常侍,工诗能文,其诗风格清新峻拔,文辞藻丽,为当时所重,与独孤及等友善,并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之外别为一派”,有《贾至集》传世。

译文

银烛高照,照亮了通往朝廷的紫色大道,禁城中的春色在清晨显得格外苍茫,千条柔弱的柳枝垂下青翠的丝带,百转千回的流莺绕着建章宫飞翔,剑佩随着步伐在玉石台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衣冠上沾染了御炉中飘出的香气,官员们锵锵济济地前往延英殿朝见皇帝,越靠近皇帝,皇帝那明亮的双眼就越发显得炯炯有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早朝时的庄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员们朝见皇帝的庄重与肃穆,诗中“银烛朝天紫陌长”描绘了清晨时分,官员们手持银烛,沿着长长的紫色大道前往朝廷的情景;“禁城春色晓苍苍”则描绘了禁城中春日的清晨,一片苍茫而宁静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剑佩声”、“衣冠身惹御炉香”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早朝的庄重氛围,以及官员们对皇帝的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唐代早朝的庄严与肃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敬仰和对皇帝的忠诚,诗中“锵锵济济赴延英,渐近重瞳目转明”一句,不仅描绘了官员们整齐有序地前往延英殿朝见皇帝的场景,还通过“渐近重瞳目转明”的描写,巧妙地表现了皇帝威严而睿智的形象,以及官员们对皇帝的敬畏与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至在唐代担任官职期间,于早朝时所作,当时,贾至作为朝廷官员,经常参与早朝,对朝廷的庄严与肃穆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正是他基于这种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早朝的庄严景象和官员们对皇帝的敬畏之情生动地描绘出来,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朝廷的繁荣与稳定,以及官员们对朝廷的忠诚与敬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