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文初见泰阶平,日月常遵阁道行。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62025-03-29 06:32:22

诗词原文

朝日诗

唐·韦庄

乾文初见泰阶平,日月常遵阁道行。的解释

乾文初见泰阶平,日月常遵阁道行。

云半开时龙出没,虹初收处凤飞鸣。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传世。

译文

天象初现吉祥之兆,泰阶(象征国家和平的星象)已经平稳,日月星辰沿着阁道(天上的星路)正常运行,云彩半开时,龙在其中出没;彩虹初收之处,凤凰展翅高飞,鸣声悠扬,眼前的山川美景却让我泪水沾湿了衣襟,想到人间的富贵荣华又能持续多久呢?看看那汾水之上,年复一年,只有秋雁南飞,不变的是自然的轮回,而人间的繁华却如过眼云烟。

释义

本诗首联以天文现象开篇,寓意国家太平、时局稳定;颔联通过龙凤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吉祥和谐的氛围;颈联笔锋一转,以个人的感伤情绪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尾联则以自然景象作结,强调了自然界的恒常与人间世事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韦庄此诗以天文景象开篇,寓含深意,既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期盼,又隐含了对时局变幻莫测的忧虑,诗中“龙出没”、“凤飞鸣”的描绘,不仅富有画面感,更象征着祥瑞与希望,颈联的转折,将读者从美好的幻想拉回现实,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尾联以秋雁南飞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淡淡忧虑,展现出一种超脱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社会稳定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慨,诗中既有对美好愿景的描绘,也有对现实无奈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织,韦庄巧妙地传达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深刻联系,使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代的艺术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