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中的一首,具体为:
宫词
唐 王建
宝瑟凄锵夜漏馀,玉阶闲坐对蟾蜍。
秋来气冷无情思,不向金盆掷露珠。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诗与张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别具一格,在当时颇负盛名,今传《王建集》八卷,《王建宫词》三卷。
译文:
夜漏将尽,宝瑟弹奏出凄清的乐声,我独自坐在玉石砌成的台阶上,面对着明亮的蟾蜍(月亮),秋天到来,天气转冷,心中也失去了往日的情思,不再像从前那样,向金盆中掷下露珠以寄托情怀。
释义:
此诗描绘了宫中女子在秋夜中的孤寂与凄凉,宝瑟的凄清乐声与夜漏的余音交织,营造出一种深夜的静谧与孤独,女子闲坐在玉阶上,面对着明亮的月亮(蟾蜍为月的别称),表达了她内心的孤寂与无奈,随着秋天的到来,天气转冷,她的心情也变得更加冷漠,不再像从前那样有情感寄托,不再向金盆中掷露珠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赏析: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女子的孤寂生活,首句“宝瑟凄锵夜漏馀”通过宝瑟的凄清乐声和夜漏的余音,营造出一种深夜的静谧与孤独氛围,次句“玉阶闲坐对蟾蜍”则通过女子闲坐在玉阶上面对月亮的形象,进一步突出了她的孤寂与无奈,后两句“秋来气冷无情思,不向金盆掷露珠”则通过秋天的到来和女子心情的变化,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宫中女子内心的凄凉与冷漠,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宫廷中的女子往往被当作玩物或政治工具,她们的命运往往十分悲惨,王建通过这首《宫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女子的孤寂生活,表达了对她们命运的同情和关注,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