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总上穿针楼上去,双双罗手学栽麻。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著有《王司马集》。
译文
夜空中星星点点,像是镶嵌着珠子的光辉渐渐黯淡;正值七夕佳节,宫中的嫔妃们正忙着乞求心灵手巧,她们都登上穿针楼,一双双细嫩的手学着织麻,以祈求自己也能拥有灵巧的双手。
释义
阑珊:将尽未尽的样子,这里形容夜色渐深,星光逐渐黯淡。
星斗缀珠光:星星像镶嵌的珠子一样闪闪发光。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乞巧节,女子们在这一天向织女乞求灵巧的手艺。
宫嫔乞巧:宫中的嫔妃们在这一天乞求心灵手巧。
穿针楼:古代七夕乞巧时,女子们登楼穿针,以比试谁的手艺更巧。
赏析
这首诗以七夕乞巧为背景,描绘了宫中嫔妃们的生活场景,首句“阑珊星斗缀珠光”以夜空中的星光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次句“七夕宫嫔乞巧忙”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展现了宫中嫔妃们乞巧的热闹场面,后两句“总上穿针楼上去,双双罗手学栽麻”则进一步描绘了她们登楼穿针、学习织麻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她们对灵巧手艺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宫中嫔妃们的生活情趣和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女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宫廷文化繁荣,七夕乞巧节是宫廷中重要的节日之一,王建作为宫廷诗人,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他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宫中嫔妃们乞巧的热闹场面,也反映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荣和女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体现了王建对宫廷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展现了他作为宫廷诗人的独特才华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