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画披袍从窣地,更寻宫柳看鸣蝉。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32025-03-29 06:27:08

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罨画披袍从窣地,更寻宫柳看鸣蝉。的意思及出处

罨画披袍从窣地,

更寻宫柳看鸣蝉。

玉阶静扫无人见,

满院清香夜不眠。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著名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为官,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他的诗作以乐府诗著称,多描写宫廷生活、民间疾苦及自然风光,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王建的诗风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穿着如同罨画般美丽的衣裳,轻轻地走过铺满落叶的地面,

又去寻找宫中的柳树,聆听那树上蝉儿的鸣叫。

寂静的玉石台阶被静静地打扫干净,无人知晓,

满院都弥漫着清新的香气,让人夜晚难以入眠。

释义

“罨画披袍从窣地”描绘了诗人穿着色彩斑斓的衣裳,在落叶铺就的小径上缓缓行走的情景;“更寻宫柳看鸣蝉”则表达了诗人对宫中自然景致的喜爱,特别是那柳树上的蝉鸣,更添了几分生机与趣味。“玉阶静扫无人见”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宁静与寂寞,即便是精心打扫的玉阶,也无人欣赏;“满院清香夜不眠”则通过夜晚的清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中的一个宁静片段,通过“罨画披袍”、“宫柳鸣蝉”、“玉阶静扫”等意象,展现了宫廷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自己融入这宁静的景致之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寂寞,如“无人见”的玉阶、“夜不眠”的诗人,都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另一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建在宫廷任职期间,作为一位宫廷诗人,王建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宫廷中的自然景致和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宫廷生活的独特感受,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唐代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人生价值的普遍心态,在唐代,宫廷生活既是权力与荣耀的象征,也是孤独与寂寞的源泉,王建通过这首诗,巧妙地捕捉并表达了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