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夜来霜坠梧桐叶,诸殿平明进御衣”,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薛王沉醉寿阳筵。
夜来霜坠梧桐叶,诸殿平明进御衣。
(注:由于您主要关注包含关键词的两句,故此处列出全诗以便完整理解,但分析将侧重于您提供的两句。)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佞臣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昌龄集》等。
译文:
(针对您提供的两句)
夜晚,寒霜降临,梧桐树的叶子纷纷坠落;清晨,各宫殿的宫女们忙着为皇帝准备御衣。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宫廷景象,前一句通过“夜来霜坠梧桐叶”展现了秋夜的寒冷与萧瑟,梧桐叶落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时光的流逝;后一句“诸殿平明进御衣”则揭示了宫廷生活的日常,宫女们在天亮时分为皇帝准备衣物,体现了宫廷生活的严谨与秩序。
赏析:
王昌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的宫廷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与宫廷生活的细节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庄重的氛围,前两句中的“霜坠梧桐叶”不仅描绘了秋夜的寒冷,也寓含了时光的无情与岁月的流逝;后两句则通过“进御衣”的细节,展现了宫廷生活的严谨与对皇帝的尊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宫廷之韵,体现了王昌龄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宫廷任职期间所作,可能是在某个深秋的夜晚,他目睹了梧桐叶落的景象,又联想到次日清晨宫女们为皇帝准备御衣的情景,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王昌龄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宫廷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感悟,这首诗也体现了王昌龄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情感表达,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