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32025-03-28 09:26:34

诗词原文

春怨

唐·刘方平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出自哪首诗?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作者简介

刘方平,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他擅长绝句,多写闺情、乡思,内容含蓄,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动人,艺术成就较高,其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纱窗之外,太阳渐渐西沉,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华丽的宫殿内空无一人,只见一位女子脸上挂着泪痕,她斜倚着栏杆,用手托着香腮,那细嫩的手指宛如初春的竹笋,她含着泪水,不知在为谁而哀伤。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深宫女子在黄昏时分的孤独与哀怨,首句“纱窗日落渐黄昏”点明了时间与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次句“金屋无人见泪痕”揭示了女子的孤独与悲伤,金屋虽华丽,却无人关心她的泪水,后两句“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则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哀怨之情,她美丽的姿态中透露出深深的忧伤,让人不禁好奇她为何而泣。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深宫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纱窗”、“金屋”、“春笋嫩”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华丽又孤寂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女子的孤独与哀愁,诗中的“为谁和泪倚阑干”一句,更是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不禁猜测女子心中的秘密与哀怨的缘由,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宫廷生活有关,唐代宫廷中,许多女子因各种原因被选入宫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她们虽然享受着物质上的富足,但精神上却往往空虚而孤独,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根据这样的社会现象,创作出来反映深宫女子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唐代宫廷生活的一角,以及那些被遗忘在华丽宫殿中的女子的悲惨命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