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幽径千年披一旦,春归重转大林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千年古径上,一旦春风拂过,大林寺的春天便重新归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时节,山下春花已谢,而高山上的大林寺桃花却刚刚盛开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山下与山上的春景,突出了大林寺桃花的晚开,以及春天在高山上的独特韵味。“幽径千年披一旦”一句,既描绘了古径的幽静与岁月的沧桑,又暗示了春风一旦拂过,便带来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桃花为线索,通过对比山下与山上的春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诗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对比鲜明,突出了大林寺桃花的独特之处,而“幽径千年披一旦,春归重转大林来”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到来给大林寺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赞美,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所作,当时,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心情抑郁,为了排解忧愁,他前往庐山游玩,途中经过大林寺,看到山寺中的桃花盛开,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反思,通过描绘大林寺桃花的晚开,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仍有希望与生机,只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就能迎来人生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