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托香腮春笋懒,为谁和泪倚阑干。下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32025-03-28 09:02:05

诗词原文

浣溪沙·春情

宋·晏几道

斜托香腮春笋懒,为谁和泪倚阑干。下一句是什么?

小玉楼中月半规,

笙歌风里送春归。

斜托香腮春笋懒,为谁和泪倚阑干。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传世,晏几道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译文

在精致的小玉楼中,月儿弯弯如半规,春风里传来阵阵笙歌,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离去,她斜托着香腮,手指如同初春的嫩笋般娇懒,含着泪水,默默地倚靠在栏杆旁,不知是为了谁在伤心。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夜晚的孤独与哀愁,上片“小玉楼中月半规,笙歌风里送春归”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春夜将尽的氛围;下片“斜托香腮春笋懒,为谁和泪倚阑干”则直接刻画女子的形象与情感,通过“斜托香腮”、“春笋懒”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娇弱与慵懒,而“为谁和泪倚阑干”则点出了她内心的哀愁与思念。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动人,上片通过“月半规”与“笙歌风里送春归”的描写,既点明了时间(春夜),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下片则通过女子的动作与神态,生动地刻画了她的孤独与哀愁。“斜托香腮春笋懒”一句,以“春笋”喻指女子的手指,既形象又富有美感,而“为谁和泪倚阑干”则直接点出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思念,使整首词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晏几道在描绘一位春日里孤独哀愁的女子形象,寄托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晏几道一生仕途不顺,晚年家境中落,这使得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这首《浣溪沙·春情》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女子的孤独与哀愁,寄托了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