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唐·李白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飚吹散五湖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注:“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这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明确记载的诗作中,可能是后人根据李白风格或意境创作的句子,或是对李白某诗意境的引申与再创作,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中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奔放,风格豪迈,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反映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译文
衡山高耸入云,仿佛直插天际的紫色幽冥之中,从山顶俯瞰,可见南极星闪耀,狂风卷起五湖的雪浪,雪花如同飞花般飘落在洞庭湖上,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被波涛撼动,想要渡江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又感到愧对圣明的时代,坐着观看那些垂钓的人,心中只有羡慕之情,自从双鬓开始斑白,即使没有学习潘岳(安仁)的《闲居赋》,也自然而然地感到惊讶和感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衡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慨,即使没有刻意去模仿潘岳的闲居生活,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赏析
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展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与深邃,通过描绘衡山的雄伟和洞庭湖的壮阔,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特别是“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一句,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李白晚年时期创作的,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在晚年时期,他或许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白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