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林隐逸
唐·杜荀鹤
山林总是神仙隐,礼乐爰修周孔书。
千古高风谁继踵,一庭芳草自留春。
云深路远人难见,水阔山长鸟自飞。
莫道此中无胜境,桃源仙境亦难追。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晚年隐居九华山,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清新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山林之中总是隐藏着神仙般的隐士,他们修身养性,研读着周公、孔子的礼乐之书,千古以来,谁能够继承这种高尚的风范呢?只有那一庭芳草,默默地留住春天的气息,云雾缭绕,山路遥远,人们难以见到这些隐士的身影;水面宽阔,山峦绵长,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美好的景致,即便是那传说中的桃源仙境,也难以与之媲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林隐士的生活环境和精神追求,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向往,首联点明山林是神仙隐士的居所,他们研读礼乐之书,修身养性;颔联通过对比,强调隐士的高风亮节难以被世人继承;颈联进一步描绘山林环境的幽静和隐士生活的自由;尾联则以桃源仙境为喻,突出山林隐逸生活的美好和难以企及。
赏析
这首诗以山林隐逸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隐士们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洁品格,诗中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使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诗人也借隐士之口,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风格质朴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杜荀鹤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晚年隐居九华山期间,他深入接触山林隐士的生活,对他们的精神追求和高洁品格产生了深深的敬仰,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赞美和向往山林隐逸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