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说灵踪妨画图,幽奇高尚义群居。上一句是什么?

一文知千秋42025-03-28 08:45:42

诗词原文

山居

唐·贾岛

尽说灵踪妨画图,幽奇高尚义群居。上一句是什么?

尽说灵踪妨画图,幽奇高尚义群居。

云开万壑千峰秀,水落寒林两岸疏。

野客闲来无别事,松风满耳是琴书。

何须更问人间事,且向山中住几秋。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贾岛是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诗人,人称“贾浪仙”,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译文

都说这灵秀的山迹难以入画,只因它幽深奇特且适合群居,云雾散开,万壑千峰展现秀美之姿,水流退去,寒林两岸显得稀疏,山野之人闲来无事,耳中听到的松风声就如同琴书之音,何必再去询问人间琐事,不如就在这山中住上几个春秋。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山居生活,强调了山水的幽奇与高尚,以及群居的和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

赏析

首句“尽说灵踪妨画图”以议论开篇,点出山水之美难以用图画完全表达,为全诗奠定了幽奇高尚的基调,次句“幽奇高尚义群居”进一步强调山水的幽深奇特与群居的和谐之美,三、四两句“云开万壑千峰秀,水落寒林两岸疏”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山水的秀美与疏朗,五、六两句“野客闲来无别事,松风满耳是琴书”则转向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末句“何须更问人间事,且向山中住几秋”以反问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坚定向往。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贾岛真的创作了这样一首诗,那么它很可能是在他对仕途失望、向往山林隐居生活时所作,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未中,这使他逐渐对世俗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通过描绘山林隐居生活的美好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