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高塘馆夜思
唐·韦庄
今宵寓宿高塘馆,神女何曾入梦来。
云雨空迷巫峡梦,烟波枉自渡江台。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颓。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今晚我住宿在高塘馆中,那传说中的神女却未曾进入我的梦中,巫峡的云雾雨丝徒然让人迷醉于梦境,而我白白地渡过了江台,只留下一片烟波浩渺,在灯前我恍惚间做了一场关于江南的梦,醒来后惆怅不已,只见山间的月亮已经西斜。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传说的怀念与向往,以及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失落感,首句点明时间和地点,次句以“神女何曾入梦来”表达了对美好幻想的破灭,后两句通过“云雨空迷”、“烟波枉自”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失落与惆怅的情绪,最后以“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颓”作结,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
赏析
这首诗以高塘馆为背景,通过神女未入梦来这一情节,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巫峡梦”、“渡江台”等,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又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惆怅与失落。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可能是在韦庄游历四方、寓居他乡时所作,高塘馆作为一个临时的栖息地,引发了诗人对往昔美好传说的回忆与遐想,现实却与理想相去甚远,神女未入梦来,让诗人感到深深的失落与惆怅,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