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青藤已半死,尚有焉支生墓前。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32025-03-28 06:45:03

诗词原文

悼念故人

朝代:清代

故居青藤已半死,尚有焉支生墓前。的意思及出处

作者:龚自珍

故居青藤已半死,尚有焉支生墓前。

旧梦如烟随水去,新愁似月照人眠。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之一,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他的诗词作品,意境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七言绝句,写得奔放、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译文

故居中的青藤已经半枯半死,但墓前仍有焉支花在顽强生长,过去的梦想如同烟雾一般随着流水消逝,新的忧愁却像月亮一样照耀着难以入眠的人。

释义

故居青藤已半死:象征着故人已逝,故居中的植物也失去了生机。

尚有焉支生墓前:焉支花(一种花名,此处象征生命力)在墓前生长,寓意着故人虽逝,但精神或某种情感仍在延续。

旧梦如烟随水去:过去的梦想和回忆已经消逝,如同烟雾被流水带走。

新愁似月照人眠:新的忧愁却如影随形,如同月光般照耀着难以入眠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故居的青藤和墓前的焉支花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青藤的半死象征着生命的消逝,而焉支花的生长则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延续,后两句则通过“旧梦”和“新愁”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龚自珍在悼念某位逝去的友人或亲人时所作,清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龚自珍作为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想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故居的青藤和墓前的焉支花,以及旧梦和新愁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