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琐琐黄门笔,尚落鄞江蠹鼠旁。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42025-03-28 06:42:16

诗词原文

鄞江馆送友归奉化

宋·王安石

谁知琐琐黄门笔,尚落鄞江蠹鼠旁。出自哪首诗?

东望沧溟水接天,山光物态尽凄妍。

自来不惯持杯酒,此去真难舍暮烟。

谁知琐琐黄门笔,尚落鄞江蠹鼠旁。

君去试求千里马,可能长与九方皋眠。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向东眺望大海与天边相接,山中的景色和万物都显得既凄凉又美丽,我向来不习惯举杯饮酒,但这次离别真的难以割舍这傍晚的烟雾缭绕,谁能想到我这位曾在朝廷担任要职的文人,如今却落魄到在鄞江边与蠹鼠为伴,书写着琐碎的文字,你此去试着寻找千里马吧,或许能长久地与识马的伯乐九方皋相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首联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离别之难,颈联以自嘲的口吻,感叹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得到重用,反而落魄江湖,尾联则是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希望他能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实现自己的抱负。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自身境遇的抒发,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许,颈联中的“谁知琐琐黄门笔,尚落鄞江蠹鼠旁”一句,更是以自嘲的口吻,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也体现了诗人对才华未能得到施展的遗憾和惋惜,尾联则是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希望他能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鄞江馆送别友人归奉化时所作,当时,王安石因变法失败而被迫离职,退居江宁,在送别友人的时刻,他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不禁感慨万千,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和人生感慨的送别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现实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