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向白杨林下听,犹闻瞋目詈三经。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22025-03-26 09:14:02

这首诗词出自清代诗人宋荦的《瞋目吟》,以下是按照要求生成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试向白杨林下听,犹闻瞋目詈三经。的释义

瞋目吟

清·宋荦

试向白杨林下听,犹闻瞋目詈三经。

当年讲学声如沸,今日荒台草自青。

作者简介

宋荦(1634年-1713年),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诗人、画家、藏书家,康熙年间曾任江苏巡抚,政绩卓著,他博学多才,工诗善画,尤精鉴赏,藏书丰富,是清初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试着在白杨树下倾听,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某人怒目圆睁,大声斥责诵读经书的声音,想当年,这里讲学之声如沸水般喧闹,而如今,这座荒凉的讲台已被青草覆盖。

释义

“试向白杨林下听”描绘了诗人试图在白杨树下寻找过去的痕迹,“犹闻瞋目詈三经”则通过想象,再现了当年某人因对经书不满而怒斥的场景。“当年讲学声如沸”回忆了当年这里讲学活动的热闹场面,“今日荒台草自青”则与过去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过去的热闹与现在的荒凉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首句“试向白杨林下听”以设问的形式引出下文,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次句“犹闻瞋目詈三经”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某人因对经书不满而怒斥的场景,使诗歌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感,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过去的讲学盛况与现在的荒凉景象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荦对过去讲学活动的回忆有关,他或许在某个时刻来到了曾经讲学的地方,看到眼前的荒凉景象,不禁触景生情,回忆起当年的热闹场面,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宋荦对当时社会变迁、文化兴衰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关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