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九天门
唐·顾况
祗应投之九天门,天门詄荡白日昏。
金宫玉阙九天上,帝册行朝朝暮翻。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年-约815年),字逋之,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山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二年(757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晚年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在诗歌创作上颇有成就,其诗作风格独特,语言清新自然,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他还是一位著名的鉴赏家和画家,对书画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鉴赏能力。
译文
只应将它投向九天之门,天门震荡使得白日也变得昏暗,金宫玉阙高耸在九天之上,帝王的册封和朝廷的朝拜朝朝暮暮都在翻动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天之门的神秘与威严,以及金宫玉阙的辉煌,展现了诗人对天庭的向往和对帝王权威的敬畏。“祗应投之九天门”表达了诗人对某种信仰或理想的追求,而“天门詄荡白日昏”则形象地描绘了天门开启时的震撼景象,连白日都为之昏暗。“金宫玉阙九天上,帝册行朝朝暮翻”则进一步描绘了天庭的辉煌与帝王的权威。
赏析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九天之门的神秘与威严,以及天庭的辉煌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天庭世界,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天庭的向往和对帝王权威的敬畏,在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有关,顾况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天庭和帝王权威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他向往天庭的神秘与辉煌;他也对帝王权威感到敬畏和无奈,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天庭和帝王权威的普遍看法和态度。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天庭的向往和对帝王权威的敬畏,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天庭世界,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天庭和帝王权威的普遍看法和态度,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