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来长钳口,明夷于股更于肘。的解释

一文知千秋22025-03-26 09:06:52

诗词原文

叹屈

唐·罗隐

十年以来长钳口,明夷于股更于肘。的解释

十年以来长钳口,

明夷于股更于肘。

纵饶唇舌遍锋铓,

奈似文王命不偶。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833年-909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讽刺辛辣,常借古讽今,抒发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他的散文也颇有成就,尤其是小品文,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译文

十年来我一直紧闭双唇,

命运多舛,从大腿到肘部都遭受了伤害(比喻仕途不顺,屡遭挫折)。

即使我的言辞如刀剑般锋利,

又怎能改变我如文王般命运不济的现实呢?

释义

长钳口:长时间保持沉默,不说话。

明夷于股更于肘:出自《周易·明夷卦》,“明夷,夷于左股”,意指光明受损,如同大腿受伤,此处借指仕途不顺,屡遭挫折,且伤势日益加重。

唇舌遍锋铓:形容言辞犀利,如刀剑般锋利。

文王命不偶:周文王姬昌虽贤明,但早期被商纣王囚禁,命运多舛,此处借指作者自己命运不济,虽有才华却不得志。

赏析

这首诗是罗隐对自己十年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深刻感慨,首句“十年以来长钳口”直接点出诗人长时间保持沉默,暗示其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次句“明夷于股更于肘”用《周易》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仕途上的重重挫折,伤势日益加重,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不公的愤懑,后两句“纵饶唇舌遍锋铓,奈似文王命不偶”则进一步强调,即使自己言辞犀利,才华横溢,也无法改变命运的不公,如同周文王一样,虽有贤德却命运多舛,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犀利,充分展现了罗隐作为晚唐著名讽刺诗人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罗隐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仕途坎坷,生活困顿,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使他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不满,在这首诗中,罗隐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命运多舛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讽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