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十二首·其四
魏晋: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有志不获骋。
默默竟何言,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嗟哉我家故栗里,回首徒伤急景驶。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影响深远。
译文
啊,我故乡的栗里啊,如今回首望去,只能徒然伤感于时光的飞逝。
(注:此句为从全诗中摘出的关键句,其译文需结合全诗意境理解,但单独拎出此句,可理解为诗人对故乡及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与无奈。)
释义
“嗟哉我家故栗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栗里的深深怀念与感慨,“回首徒伤急景驶”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无情的无奈与伤感。
赏析
此句虽为全诗中的一句,但却深刻体现了陶渊明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陶渊明的诗中,故乡往往是他心灵的归宿,是他逃避现实、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寄托,而“急景驶”则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使诗人不禁生出无限的感慨与伤感,整首诗以自然、真挚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超越。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黑暗的时代,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出仕又多次辞官,最终选择归隐田园,过上了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嗟哉我家故栗里,回首徒伤急景驶”这句诗,更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