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身且作芦中行,冥飞频为弋者惊。的释义

一文知千秋22025-03-26 09:02:03

诗词原文

池鹤八绝句·其四

唐·白居易

侧身且作芦中行,冥飞频为弋者惊。的释义

侧身且作芦中行,冥飞频为弋者惊。

只缘多恐人惊起,长向方塘背短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政治腐败的批判。

译文

我侧身行走在芦苇丛中,仿佛自己就是一只水鸟;但每当我振翅高飞,却总是因为猎人的弓箭而频频受惊,只因为害怕被人惊扰,我只好长久地背对着池塘边的短柱,孤独地站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池鹤(或诗人自喻)在芦苇丛中行走和飞翔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中种种束缚与威胁的无奈,诗中“侧身且作芦中行”描绘了诗人(或池鹤)在芦苇丛中小心行走的谨慎姿态,“冥飞频为弋者惊”则揭示了即使想要飞翔,也时刻面临着被猎人捕捉的危险,最后两句“只缘多恐人惊起,长向方塘背短楹”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或池鹤)因害怕被惊扰而不得不保持警惕和孤独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池鹤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诗中“侧身且作芦中行”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和向往,又暗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谨慎和低调,而“冥飞频为弋者惊”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种种威胁和束缚的深刻认识,最后两句“只缘多恐人惊起,长向方塘背短楹”则通过池鹤的孤独站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束缚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池鹤自喻,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通过描绘池鹤在芦苇丛中行走和飞翔的情景,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个人自由和尊严的普遍关注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