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梦吞三爻美东箭,老人犹自有童心。
岁月匆匆人不老,笑看浮云自飘逸。
作者与朝代
此诗为明代文人杨慎所作,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他在文学、史学、哲学、音韵学、金石书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中期文化领域的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家。
作者简介
杨慎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24岁时便高中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后因“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朱厚熜,被贬谪至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并在那里度过了三十余年的贬谪生涯,尽管身处逆境,他仍坚持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译文
梦中吞下了象征智慧的“三爻”(指《易经》中的卦象),即便身处美东(此处或可理解为远离故土的异乡),老人依然保持着一颗童心,岁月匆匆流逝,但人的心态并未因此老去,反而能以豁达的心态笑看世间的浮云变幻。
释义
“梦吞三爻美东箭”一句,通过梦境与卦象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智慧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即便身处异乡,他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老人犹自有童心”则强调了诗人虽年岁已高,但心态依然年轻,充满活力和好奇心,后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心态带来的积极影响,即能够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变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智慧、童心和豁达人生的追求与赞美,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三爻”与“美东箭”等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感和象征意义,诗人以自身为例,展示了即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积极心态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不仅令人敬佩,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慎被贬谪至云南期间,面对仕途的挫折和生活的艰辛,诗人并未消沉沮丧,反而以更加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自己心态的描绘,表达了对智慧、童心和豁达人生的追求与赞美,这种追求与赞美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鞭策,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启示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