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云阁外万竿竹,绝地累土高十寻。的意思及出处

一文知千秋32025-03-26 08:51:27

诗词原文

竹园高筑

朝代:宋代

衣云阁外万竿竹,绝地累土高十寻。的意思及出处

作者:陆游

衣云阁外万竿竹,绝地累土高十寻。

翠影摇曳风送爽,清音萧瑟月当心。

幽篁深处人稀至,静谧之中鸟自吟。

此间胜景何处有,唯有竹园可清心。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陆游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衣云阁的外围,生长着成千上万根竹子,它们被精心地种植在堆积起来的土地上,高达十寻(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八尺为一寻),翠绿的竹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带来阵阵凉爽,清越的竹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萧瑟,在这幽深的竹林深处,人迹罕至,只有鸟儿在静谧中自由吟唱,这样的美景世间何处能寻?唯有这片竹园能让人心旷神怡。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竹园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万竿竹”、“绝地累土高十寻”等词句,展现了竹园的规模之大和建造之不易;“翠影摇曳”、“清音萧瑟”则描绘了竹林的静谧与生机;“幽篁深处人稀至,静谧之中鸟自吟”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园的清幽与和谐。

赏析

本诗以竹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竹园的独特魅力,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竹园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翠绿的竹林之中,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失意而隐居山林,过着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片竹园中,他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竹园美景的诗篇,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