翚飞朱阁阑干外,人在白云岩窦深。出自哪首诗?

一文知千秋42025-03-23 06:28:40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翚飞朱阁阑干外,人在白云岩窦深。出自哪首诗?

翚飞朱阁阑干外,人在白云岩窦深。

万壑松风鸣涧壑,千峰秀色入窗林。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音。

此地清幽宜避世,不须惆怅忆尘心。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红色的楼阁在飞檐翘角之外显得格外醒目,而我则置身于白云缭绕的岩洞深处,四周是万壑松风在山谷间回响,千峰秀色透过窗户映入林间,闲暇时,我常在石上观赏潺潺流水,兴致来时,便在花间聆听鸟儿的歌唱,此地清幽宜人,是避世的绝佳之地,无需再为尘世的烦恼而惆怅。

释义

“翚飞朱阁阑干外”描绘了红色楼阁的壮丽景象,飞檐翘角,气势恢宏;“人在白云岩窦深”则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即在白云缭绕的岩洞深处,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万壑松风鸣涧壑,千峰秀色入窗林”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清幽与美丽,松风阵阵,秀色满窗,令人心旷神怡。“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音”则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生活的乐趣。“此地清幽宜避世,不须惆怅忆尘心”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认为此地清幽宜人,是避世的理想之地。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红色楼阁、白云岩窦、万壑松风、千峰秀色等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其创作多反映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山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自己身处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脱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