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生》,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春生》
唐·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容小径头。
巧语花前谁解语?胡蜂乱蝶莫相留。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春天从何处那方悄然而至,又向何方暗暗地游走?看它走遍海角天涯,一直走到那南天尽头。
春天的行踪啊多么难以寻觅,只得让那空中百舌鸟去代话代口,百舌鸟啊不知疲倦地婉转啼鸣,谁知它究竟是为谁而歌为谁而愁?
河边的青草已蔓延到河畔上,那盛开的鲜花也已缀满了枝头,眼前这繁花似锦的美景,让那蜜蜂儿蝶儿都迷乱得忘了归路,然而在这繁花丛中,有谁能理解花儿的语言?花儿啊,你切莫自作多情地去挽留那轻狂的胡蜂与狂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诗中通过“春生何处暗周游”等句,展现了春天的神秘和无处不在的特点,而“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它的传播方式,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河畔的青草、小径上的花朵以及胡蜂乱蝶的飞舞,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繁华和生机。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诗中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赋予了生命和感情,使得春天的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诗人也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的语言平易通俗,易于理解,使得这首诗具有广泛的受众和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有关,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里,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和自然的美丽,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赞美,这首诗也可能与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态有关,他或许在春天里找到了某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春生》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